心力衰竭与一些核心肠道菌群的缺失有关
时间:2017-10-31来源:疾病预防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尽管现代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仍然很高,5年死亡率超过50%。此外,心力衰竭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导致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其成为未来医学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寻求新的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不应该只是视为心脏疾病,而是一种全身多器官的衰竭。人体是人类宿主与共生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共生复合体,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比如2型糖尿病。最近,也有研究提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也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心力衰竭的“肠道假说”。
肠道血液供应丰富,占全身血液供应总量的40%。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肠道最早发生缺血缺氧,又最迟得到恢复,早期即可发生损伤甚至出现功能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后,肠道低灌注,出现缺血,首先出现的病理改变即是肠道通透性增高、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细菌或其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进入血液循环,出现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血液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与全身炎症直接相关,促使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又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恶化,这又进一步加重肠道缺血,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心力衰竭患者的肠道菌群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发生变化受到了研究人员的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
- 上一篇文章: 2017CIHFC罗助荣教授STE
- 下一篇文章: 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保健品及联合用药方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