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杯红酒惹的祸心内团队成功抢救五
<年11月9日晚7时,急诊室一如往常,医务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辆轿车飞驰入我院大门,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面色苍白的年轻男性下车,“医生,快快,我老公胸痛,快帮帮他”,年轻女子拉住身边经过的医生,焦急地恳求着。
急诊室同仁训练有素,立即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患者入抢救室,“陈先生,怎么了?”。“医生,今晚朋友应酬,我喝了两杯红酒就开始胸痛了”。心电监护、心电图、抽血,一系列检查迅速开展,不出所料,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生,我老公还年轻,才36岁,怎么办啊”。患者家属手足无措,瞬间崩溃。我科黄坚医生一边安抚,立即联系心内胸痛备班毛庆和史荣辉主任,“立即启动导管室”。没有丝毫犹豫,大家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十分钟后,陈先生已经躺在了DSA导管室的手术台上。“医生,我好冷”,患者病情危重,极度紧张,全身颤抖。两位主任一边安抚患者,一边快速进行冠脉造影,术中见患者前降支近段闭塞,血流缓慢。这时,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患者抽搐起来,作为医者,都明白室颤意味着心跳骤停,两位主任和导管室张婷婷,李枫叶护士、顾伟技师立即快速反应、紧密配合,即刻电除颤成功。惊魂未定,患者再次室颤,二次电除颤成功。分秒必争,和家属短暂沟通后,家属考虑陈先生年纪尚轻,同意开通血管,暂缓支架植入。血管顺利开通,而故事尚未结束。
回到心内CCU,患者胸痛已经缓解,但仍然高度紧张,又出现了不期而至的三次室颤,毛庆主任、章传龙医生和心内科护理团队密切有序协作,一次次把陈先生年轻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时针指向凌晨三点,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依然时刻紧盯着闪烁的监护屏幕,只为了我们白衣天使的誓言和职责。之后的故事好似老生常谈,预料中的心梗后心力衰竭、低血压、肺部感染,毛庆主任、章传龙和汪言芬医生倾力救治,邹兰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通力协作,精心呵护,陈先生一天天好转起来。11月19日,陈先生“二进宫”,在戴启明主任督导下,毛庆主任和黄坚医生配合,为患者冠脉血管植入两枚支架。
五次的死里逃生,术后,陈先生感慨万千,“谢谢心内科团队,今天我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回去我一定戒烟,一定不熬夜,听医生的话,好好服药”。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城市化,年轻人的社会压力倍增,吸烟、酗酒、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比比皆是,“急性心肌梗死”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进来,我们这个五次死里逃生的案例提醒大家,年轻人平素也需注意筛查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戒烟、限酒、减轻压力、少盐少油少糖、生活规律、勤加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心梗,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医院心内科所有医务工作者,将时刻为溧水及周边地区一方百姓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专家介绍
戴启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主任。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双心疾病专业组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地区胸痛救治中心建设专家组成员。
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江苏省卫计委课题及南京市科委课题各一项,以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两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致力于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和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心脏危重症的急救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高级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毛庆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西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国家级心脏中心学习、进修冠脉介入。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备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处理心内科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的能力,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学自然基金的研究工作。目前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9篇,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先后承担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医疗系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理论、临床教学多年,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高级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
史荣辉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和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心脏危重症的急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
来源:医院
原标题:《两杯红酒惹的“祸”——心内团队成功抢救五次室颤急性心梗患者》
- 上一篇文章: 命悬一线泰安38岁产妇突发急性心衰,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