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

时间:2017-11-5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2(06):-

作者:陈宗宁,杨松生,尹浩,杨丽萍,赵谷天,黄飞,张秀琼,吴晓丽,和旭,杨琴,赵渊

摘要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年3月至年9医院收治的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等,完善超声心动检查及心肌标志物检查,使用Spearman单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1,P0.05,y=-11.16x+.26)。

结论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针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可能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事件,如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以及心律失常,心肌炎等。此外,长期应用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性药物也可以导致药物性心力衰竭,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较为罕见[1]。由于患者的代偿性较强,慢性心力衰竭常起病隐匿,早期发病常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所忽视,并逐渐发展到心室肌失代偿,甚至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2]。因此,除了超声心动之外,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在早期诊断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目前,在各种血清学标志物中,血清高半胱氨酸浓度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一个风险因素,但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尚无定论[4]。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学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超声心动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明Hcy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年3月至年9医院收治的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例,女例,年龄(68.7±12.7)岁,体质量指数为(21.2±1.6)kg/m2,平均动脉压(56.4±14.7)mmHg(1mmHg=0.kPa),心率(.8±31.3)次/min。入组标准:本研究中,所有入组患者均为18岁以上成人患者,患者均有心脏病史,经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超声心动检查等首次确诊为心力衰竭心功能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55%。本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1)已行支架植入患者;(2)急慢性细菌和(或)病毒感染患者;(3)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结缔组织疾病患者;(5)恶性肿瘤患者;(6)肝肾功能不全患者;(7)慢性肌肉疾病患者;(8)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近半年内重大外伤,有外科手术史患者;(9)已行心脏移植手术或近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调节剂药物者等患者,患者及其家属不能配合者;(10)患者有精神病史[2]。

1.2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采用Vivid(探头频率2.5MHZ)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血清学检测方法:消毒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4~6mL进行,离心后使用雅培(Abbott)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3-4],脑钠肽[3,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l,cTnI)[3.6],Hcy等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使用卡托普利(12.5mg/d),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25mg/d)以及地高辛(μg/d)进行治疗。治疗周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学指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不满足条件者的四格表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使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检验,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血清学标志物

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入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血清学标志物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单变量分析结果

以Hcy为自变量,其他临床资料为因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Hcy浓度与LVEF呈反比(r=-11.16,P0.05),见表2和图1。

2.3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患者预后关系

我们将入组患者Hcy浓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5~15μmol/L),+(16~65μmol/L),++(66~μmol/L),+++(>μmol/L)。随访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后1年内的生存率,结果发现,Hcy浓度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图2)。分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有心源性休克14.0%(28/),栓子脱落3.0%(6/),心律失常6.0%(12/)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9.5%(19/)。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左心室收缩能力下降,心排血量减低为特征的临床疾病,可以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终点[5-6]。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血清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等对于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进展,可以对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但是在众多指标中,目前仍缺乏一种可以客观地评价疾病危险性的诊断指标[7]。

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在生理状况下,Hcy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在体内,约1/2的Hcy和甲基四氢叶酸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Synthasereductase,MS)的作用下,生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lydrofolate,MTHFR)的作用下生成甲基四氢叶酸;研究表明,Hcy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强血小板功能,促进血栓形成[8-12]。Fournier等[13]的研究发现,高Hcy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5年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他们认为Hcy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高半胱氨酸对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长远而潜在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上很难观察。生物化学研究认为,高半胱氨酸影响半胱氨酸及赖氨酸的功能及结构,会使动脉的三个主要结构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衰退及影响它们生长。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Hcy也被报道与骨软化症,精神疾病以及痴呆等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浓度在接受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各个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与血清Hcy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r=-11.36,P0.05)。因此,我们认为,血清Hcy浓度可以初步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Hcy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表明,Hcy越高,则患者的生存周期越短,生存率越低。正常血清Hcy浓度应当维持在5~15μmol/L浓度。根据既往文献报道,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因素之一。Hcy可以产生活氧自由基。氧化应激可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的发生,并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14],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过程中,由于心排血量明显减低,外周缺血、缺氧导致氧化应激,致使肝脏合成和分解代谢浓度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蛋氨酸代谢途径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血Hcy大量聚集,加之大量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浓度的增加,共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这种作用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呈现正相关[15-17]。

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血Hcy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以及血清脂蛋白浓度等均可以对Hcy浓度造成一定影响[18-21]。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排除这些潜在因素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Hcy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针对血清Hcy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LVEF。

参考文献(略)

敬请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jbjc/700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