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解决宝宝秋季腹泻

时间:2016-11-26来源:疾病预防 作者:佚名 点击:

随着秋季的来临,早晚温差变大,秋季腹泻的患儿逐渐增多起来,预防小儿秋季腹泻,成了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小儿秋季腹泻多发生在每年的9月至12月,主要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脱水。专家介绍说:“小儿腹泻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在初秋气温下降的环境下滋生很快,再加上小儿的抵抗力弱,身体的免疫功不能很快适应天气的突变,就会发生腹泻。”治疗秋季腹泻的方法有很多,如口服止泻汤、微生态制剂、中医小儿推拿等。专家建议,除了做好洗手、保持饮食卫生、少去环境复杂的地方等预防工作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捏脊疗法预防提高小儿免疫力,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随后,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捏拿小儿脊背而进行良性刺激,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专家对捏脊疗法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整理如下:

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脊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准备:

捏脊法一般在早晨或睡前进行,要求患儿空腹。先将孩子腰部松解,暴露整个脊背,孩子伏卧位。

方法:

1

基本手法:家长拇指、食指呈环状。先用拇指指腹沿孩子脊椎轻轻上推,然后食指、中指与拇指合拢,捏住皮肤,拿起、轻提、松开,双手交替向前沿脊柱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2

捏脊路线: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操作时,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臀沟尽头)起,沿脊柱两旁自下而上至大椎穴(低头时颈下段最高点)。

3

按照推、捏、拿、提、放的顺序自下而上为一遍,根据孩子体质和年龄可捏拿三至六遍。在第三遍后,每捏三次提一下,在脾俞(shù)、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最后一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专家特意指出,捏脊疗法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捏脊时注意给孩子保暖,不要受凉,手法轻柔,轻重要适中,力度以孩子适宜为准,皮肤微红即可。

2

捏脊前可在孩子背部涂擦油剂或生姜汁,既不损伤孩子的皮肤又可增强效果。

3

体质较差的孩子捏脊时间不要过长,每次以3~5分钟为宜。

4

一般每天捏脊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

若孩子有背疮、皮肤病、心脏病、出血性疾病以及急性重病等不适用捏脊疗法。

6

以上方法主要用以预防和辅助治疗秋季腹泻,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若小儿腹泻严重,就应当按医嘱进行治疗。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jbyf/184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