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全国心力衰竭日爱护好您的心脏
11.26全国心力衰竭日爱护好您的心脏认识心衰规范诊治
11月26日被定为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是“认识心衰规范诊治”,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防治心力衰竭的小知识。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常危及生命,需要进行医疗干预,预后很差。患者一旦出现心衰,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大部分患者就步入了一个进行性恶化的过程。因此,心衰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0%的心衰C/D期患者在第一年内死亡,60%在5年内死亡,同时心衰也和高再住院率相关,25%全因再住院发生在30天内,50%发生在6个月内,心衰相关住院是死亡的强烈预测因素。
据统计资料显示,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2%,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则可高达10%。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基础性的心脏疾病得以成功的救治,不断的延缓了基础疾病的进程,而心力衰竭又是各种心脏疾病的“归宿”。
伴随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人口的老年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等等居多因素,均不断地使心衰患者呈成倍递增趋势。心力衰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断加重的全球性问题。心衰是心血管医生们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最后大战场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防治最终的防线,心衰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正是基于此大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于年7月正式成立。并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倡导下成功地将11月26日定为“全国心力衰竭日”,并提出的主题是“认识心衰,规范诊治”!
心力衰竭的病因: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最终都会导致心脏变大,形态发生改变,心肌收缩力减弱,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心衰往往迅速造成死亡,慢性心衰对生命的伤害是一个长期过程。
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心律失常:房颤最常见。各种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3.血容量增加:高盐饮食、输液过多过快。
4.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等。
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短,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因气短不能平卧位休息,需高枕卧位或座位休息;已入睡突然憋醒被迫坐起伴呼吸困难,坐起休息后可缓解;最严重者为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倦怠、头晕、心悸。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基础心脏病病史、临床症状及医生查体、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心室扩大、射血分数(EF)正常或减低。
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包括短期内改善症状,还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改善长期预后和减少死亡率。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2、去除诱因:避免感冒、输液过多过快、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停药等。
3、合理休息、适当控制钠盐摄入、健康的生活方式。
4、合理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或受体拮抗剂(ARB:××沙坦)、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正性肌力药(地高辛等)。
5、超滤、心脏再同步化(CRT)、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心脏移植等。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治疗需在专科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给药不当,会加重心衰症状,造成不良后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至关重要,不能轻易停药,有些疾病(如心肌病)在长期坚持服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后,心脏可恢复正常大小,心功能可恢复正常,而一旦停药,心脏会继续扩大,继而发生心衰,所以一定长期坚持服药。不能因为近期无症状就停药,这样症状可能短期内就会复发,且对长期预后是不利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科学的手段自我保护,是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环节。
定期复查: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可每3个月检查1次。检查体重及水肿情况,并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调整。
自我监测:
心衰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如出现气短、乏力、夜间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状痰、倦怠、嗜睡、烦躁等,可能为心衰的不典型表现,均应及时就医。
今日编辑:孟天笑
作者:伍继初欧阳泽伟罗参香
医院中科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上一篇文章: 专家团队韩秀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力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