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格从几岁开始塑造

时间:2016-11-2来源:疾病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古语说,三岁定八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句话基本是真理。

0~3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

心理疾病根源于3岁以前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缺席的父亲,将%培养出情绪障碍的孩子。”

在实际的生活中,焦虑的母亲对应的恰恰可能是缺席的父亲,而缺席的父亲往往会让母亲很焦虑。这样恶性循环的家庭关系自然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有太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根源,就在于3岁之前父母的照料方式以及亲子互动关系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婚恋或亲子这种亲密关系中,很多人几乎都在重复着原始的、与父母之间的病态的关系模式。倘若从小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是病态的,长大后就很难改变为健康的关系模式。

所以,一个结构完善、关系健康的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共同构成的。

然而,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总是承担着更多的养育责任,对于这种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中国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更深远。我们要衷心地感谢每一个妈妈对孩子的付出,但也要提醒妈妈们时刻扪心自问,作为妈妈,你合格了吗?

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母亲给孩子的成长提高着最原始的满足:生理满足、安全满足、爱的满足。

在孩子呱呱坠地,来到陌生世界的时候,妈妈的正确照料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

扫码收听,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诀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懂事

婴儿的内心就像一个幻灯片,在空白的幻灯片上写上什么,日后他投影出来的世界就是什么。而且这张“幻灯片”还有被放大的可能。

其实在三岁以内,孩子已经无数次有过爱或恨的体验,并在内心建立了一种情景性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被定格在无意识中,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景,就会产生同样的反应。

比如,一个30岁的男人,遇见妻子晚归的情景,可能会产生2岁时候妈妈不在身边的那种情绪反应,会觉得无力、恐慌。而后为了获得力量和控制感,他会直接表达出愤怒——因为愤怒可以让人感觉自己有力量——于是冲突就产生了。

三岁以内的孩子,感受很纯粹,哪怕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让他们体会到对方是否爱自己。有的孩子只认妈妈,对周围的一切人都很敏感,这说明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不信任他人。

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够了,从0岁开始,从一言一行的小小细节开始,孩子都需要一个完美的照料者。

心理师爸爸怎么养育孩子

从宝宝出生直至进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里,家庭教育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这是宝宝人生的起点,是人格大厦打地基的阶段,这个基础如果没有打好,以后上再好的学校请再好的老师也于事无补。

放眼当下的教育市场,各种育儿、教育类课程令人目不暇接。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很少有针对0~3岁婴幼儿心理的书籍或者课程。

身为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及向日葵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创办人,胡慎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6年,累积心理咨询个案时长达小时,结合大量的咨询案例,致力于研究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曾担任湖南卫视《变形记》节目的心理顾问与策划,著有育儿畅销书《童心密码》。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胡老师也有自己的“育儿经”。

近期,心理专家胡慎之在喜马拉雅FM开设育儿课程《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诀》。

每周两期节目,每期10分钟,40节精品育儿课,亲述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诀,手把手教你养育一个智商情商双高的宝宝。

您可以长按下图







































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jbzd/122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