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有了守门人
“心理守门人”项目
■设有“三级守门人”,分别是班主任老师(一级)、学校心理健康老师(二级)、各区心理健康骨干校心理老师和专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三级),各级守门人均需接受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
■受训者于日常工作中,将心理和行为问题迹象明显的孩子情况通过APP向上级“守门人”咨询,较为严重的问题会经上级“守门人”发送至专科医生来识别,从而及早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本报讯(记者徐杨)昨天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本市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公共卫生项目——“心理守门人”手机APP正式上线,通过智能手机将心理服务延伸到每一名中小学生。据了解,该模式目前正在东丽区进行试点工作,随后有望全市推广。这种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在国内首创。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为此,市卫生计生委推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守门人”项目。项目负责人、医院副院长徐广明介绍说,成年期出现的心理疾病,往往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及成年早期即有前趋表现,如果能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及早发现并干预,效果最好。我国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科医生只有多名,具体到本市不足10人,青少年心理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徐广明说,“心理守门人”项目设有“三级守门人”,分别是班主任老师(一级)、学校心理健康老师(二级)、各区心理健康骨干校心理老师和专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三级),各级守门人均需接受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受训者于日常工作中,将心理和行为问题迹象明显的孩子情况通过APP向上级“守门人”咨询,较为严重的问题会经上级“守门人”发送至专科医生来识别,从而及早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心理守门人”的作用,就是提高教师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建立学生日常心理行为问题筛查机制,通过互联网+模式,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预防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精神障碍,减轻疾病的远期不良影响。这款应用设置了专业测评、我的专家、找守门人、综合服务等栏目,还有大量儿童心理案例与心理健康可供大众学习了解,且有一定趣味性。
“这种模式的一大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少了给孩子‘乱扣帽子’的几率。”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告诉记者,本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与全国持平,为13%—16%。从近年来的门诊情况来看,常见疾病已从以多动症、抽动症为主的行为障碍,转变为如今较为多见的情绪障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心理问题表现与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症状也常常不典型,因而医生为孩子诊断心理问题时需要相当慎重,最忌“乱扣帽子”。而通过应用软件指导孩子的身边人,既能帮问题孩子早诊早治,又不会让只是疑似的孩子因误诊而备受困扰。
以下是天津交通广播采访录音: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上一篇文章: 教育什么样的家庭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