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孩子心理素质差,怎么办

时间:2016-10-29来源:临床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孩子一般在三至七岁时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对孩子实施良好心态的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包括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个性的健全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耐受挫折的能力;能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心理专家根据众多案例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希望能帮到广大家长: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2、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3、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4、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5、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专家指出:对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家长可以围绕这简单的十六字方针:“修炼心灵,塑造性格,培养习惯,辅导学业”进行培养教育孩子,若孩子心理素质过差,可及时咨询心理专家寻求帮助。一切从激发孩子的“源动力”入手,发掘孩子的潜在能量和优势,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积极面对人生,进而有更强的自信和综合素质去赢得自己美好的未来。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转发分享出去,传递正能量,帮助每个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有趣●有营养●有深度

的文章都在这里

?[喜讯]名医工作室启动,看心理精神科专家有门路啦!

?世界预防自杀日《关爱生命从心开始》

?心理精神疾病,按时复诊是痊愈的关键!(解读误区)

?关爱居民

义诊进街道服务暖人心

?失眠了,该吃安眠药吗?

?怎样判断你是心情不好,还是患了心理疾病?

?注意了!常吃垃圾食品更易患心理疾病?

?再见抑郁君,有效预防抑郁复发的十招

?实用

听说防止精神疾病复发,做好这些就够了...

?精神分裂症需要治疗多久?看完你就知道了...

如需了解更多《名医工作室》内容,滑到底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新闻青岛武船重工厂区内发生一起安全事
琅琊台传说之秦始皇耍鞭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lcbx/11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