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以及注意事项

时间:2016-11-26来源:临床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一、小儿推拿禁忌

在小儿有骨折、脱臼、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情况时,不宜使用推拿。

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应态度和蔼,细心耐心,取穴准确,手法熟练,操作认真。

室内应空气流通,安静整洁,室温适宜,不可过凉过热,推拿后注意避风,以免复受外邪,加重病情;施术前洗手,修短指甲。

在严寒季节,医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恐惧,造成操作时的困难

患儿的姿势,坐卧舒适自然,无论男女,首选左手各部穴位。

操作手法,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对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强刺激性手法,应最后操作。

为了防止擦伤皮肤和提高疗效,在推拿时必须事先在推拿部位上抹一些爽身粉或婴儿油或植物油,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手法的作用。

1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2

别名: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疏风解表。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3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4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

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5

位置:在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6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7

位置: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8(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9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10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11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12

别名:鱼际交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14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14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15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

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16

别名:外一窝风。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17

别名:腹。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18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19

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0

位置: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操作: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

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用: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请保姆、月嫂选家祥

请致电:

我用心,您放心

热情、诚信、专业、快捷

      









































白颠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lcbx/183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