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37岁女子第12胎产下小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黄人”孩子出生还未满一天,
就被医生告知要进行了大换血。
父母们除了心疼,也无可奈何……
这病真的那么可怕吗?
家长们都要警惕啊!
“熊猫血”妈妈产下“小黄人”女儿安徽陈女士(化名)今年37岁,是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可是赵女士怀孕之路十分坎坷,她之前怀过11胎,出生了4个,存活的仅有一个目前已14岁的女儿。3月17日中午,陈女士成功诞下一个女婴。
可出生两小时后,孩子黄疸越来越严重。胆红素从μmol/L迅速飙升至μmol/L。最后超出了新生儿胆红素正常值的上限,赵女士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肤色变黄,简直是个“小黄人”。
(网络配图)
“新生儿出现的是溶血症!”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玲玲说,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发生免疫反应,引起了溶血性疾病。“
如果不予治疗,大多情况严重患病的胎儿就会发生死亡。Rh溶血病也可导致新生婴儿黄疸(皮肤、眼睛变黄)、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更棘手的是,赵女士是“熊猫血”,新生儿患的是少见的“Rh溶血症”。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换掉婴儿全身血“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换血,不然新生儿随时丧命。”朱玲玲说,新生儿体内红细胞不停被破坏,血中胆红素不断产生,濒临高限,情况十分凶险,必须换血治疗。就在此时,科室又接诊了一个出现发生溶血症的新生儿,是ABO溶血病。
“熊猫血”陈女士的宝宝在换血。
当天晚上七点多,在专家组的带领下,对“Rh溶血病”的新生儿和“ABO溶血病”的新生儿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换血,一个是脐静脉—外周静脉换血术,一个是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熊猫血本就稀缺,换血需要不少血量,体重每一公斤就需要换血毫升,所以备血就花了不少时间。”朱玲玲介绍,“Rh溶血病”的新生儿出生时预留了8公分长的脐带,术中通过脐静脉换血,共输血毫升,相当于宝宝全身的血液都换了一遍。“两台换血术同时进行,整个换血过程较为顺利。”
另一台换血术同时进行。
术后,两个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目前,他们仍在住院治疗中。
出生后4-5天,警惕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较为容易出现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皮肤、粘膜及巩膜为发黄。”朱玲玲介绍,70-80%的宝宝在未满月期间,都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现黄疸,第5-6日皮肤会恢复正常。但如果新生儿从生理性变为病理性黄疸,特别是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umol/L,此时,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脑病,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可能引起死亡。朱玲玲提醒,新生儿黄疸高峰期为生后4-5天,因此出生后前三天出院的婴儿,家长要尤其注意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关于二甲双胍的20个问题,最新共识怎么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