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律,自觉的孩子就是心理健
森巴说:我们都希望孩子“自律“”自觉,”拥有独立思考能力,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呢?来看看蔡博士怎么说~
常规的发展过程不只是要求孩子乖乖听话,而是让孩子建立现代人、文明人的重要的过程,幼儿期的教育是建立孩子良好素质的主要阶段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孩子建立正确常规意识,让孩子理解常规背后的意义,也等同是建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不但要引领孩子做到“自律,自觉”,同时在这过程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群体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常规的过程不但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个体正面的自我形象的过程,而正面的自我形象就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一.自律遵守规则的前提是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我认为产生认同感的过程是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入一个新集体,首先需要是安全感,人的恐惧源自“对未来无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安全感的基础是“可预知性”,也就是为什么需要有熟悉感和规律感,因为这两种感觉是预知感的基础。
有了安全感就需要归属感,归属感的基础是参与感,参与感包括有决策权和有贡献感。最后是荣誉感,荣誉感包括了集体和个体的成就感。
这些身份的认同感都需要建立在个体和集体的共同目标上(孩子之间的共同游戏),也可以说是个体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些规律在孩子游戏过程和成人社会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在童年游戏中经历过的,最终也要在成人社会经历,代价可不一样!”
二.自律首先需要个人在集体里获得尊重
个人在集体里是否获得尊重?例如说“请你回到自己的小椅子”,还是说“看看你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啊”。这两句话一样吗?第一句话是指令孩子回到自己的小椅子,第二句话是咨询孩子你们有没有本事找到自己的小椅子。第一句话是支配孩子,第二句话是让孩子有选择,父母一定要记住,用语很重要,你的用语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受支配的,虽然往往父母是不知不觉的在支配孩子。
对于5岁多的孩子,要让孩子学会明是非、会思考,跟孩子大量的讲道理,但道理的基础一定是以集体利益作为衡量的。多一点和孩子讨论时事。这个世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美国打阿富汗是对还是错?美国人肯定说对,阿富汗肯定说错,利益群体的立场不一样。
父母自己要知道,是非对错先要有一个客观条件,客观条件统一才能讲对错。统一首先是定义集体,对孩子来说集体就是“家庭”。对集体有利的就是对,伤害到集体的就叫错,当你吩咐孩子的时候,不要说“回到自己的小椅子”,而是说“你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啊,有没有这个本事啊?”这就从支配到有选择,有思考,从点点滴滴的关键用语就能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
三.你是下列的哪一种人
我认为可以用四种水平区别个体的社会发展素质:
第一种是只顾个人眼前利益、无视社会集体规则的人;这种人漠视规则的原因可能是无知或者是自我中心。经常看到从农村到城市的农民在高速公路上横过马路,这些是无知。
但现在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公共场所到处奔跑影响别人,父母也不管教,这些父母误解了“自由和童真”,但这种放纵只会培育出自我中心感极强的孩子,以后这些孩子很容易变成是漠视社会规则的人。
第二种是因为惧怕受罚而遵守规则的人,经常看到父母和老师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做出过多不必要的表扬或者责备,于是孩子只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避免责备而遵守规则。到孩子成长,能够充分自主、不再有奖励和表扬时候,孩子可能就不再重视规则。而且孩子习惯了活在别人的价值观之下,没有独立思考经验,去到新环境、新规则就不一定能够理解和适应。
第三种是我称之为“伪社会人”,这种人既要得到集体的好处,又不愿意遵守集体的规则,有些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有些就是操控集体规则的游戏,玩弄权术。例如操控金融市场规则的人,垄断商业市场的奸商等。表面上这种人是最有优势,但是这些人内心的自我形象是低落的,不敢正面面对自我,心理是有缺陷的。他们的孩子没有榜样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也没有办法建立家族的荣誉感。香港一些著名的富豪就是这种类型。
第四种人是明白到集体好、个体才是真的好,所以第四种人是遵守集体规则,但同时积极参与制定更合理规则的人。
四.“快乐”源自外,“欣喜”源自内
要体现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长大后到全世界任何一个环境都能够适应该环境的素质要求,同时是以“能够为集体产生贡献”作为人生积极努力的方向,也在这过程中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当然这些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判断的基础,不是盲目服从的情况下。
除了以上的理由,遵守规则后面还有更深层意义,就是有效建立孩子正面自我形象。在我的教育观念,我非常强调每一个孩子的自我形象,很多大人都希望孩子快乐,我更喜欢用欣喜,我觉得快乐的源头是外来的,欣喜的源头是内心的。欣喜是从哪里来?欣喜就是从正面的自我形象来的,正面就是敢于真实的面对自己,“这是我的强项,那是我的弱项,我不需要掩饰,不需要讲大话,不需要吹牛,我敢于以真实一面面对所有人”。也就是“真善美”里面的“真”。
自我形象建立就是这个孩子必须很清楚自己的强和弱,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敢于以真实的一面去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基础,有了这个以后孩子就能够很坦然的去适应一个新的地方,不需要撑开保护伞。
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朋友,以吹牛、弄虚作假来撑起保护伞,保护自己相对自卑或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这种是从自卑感变成自大感的现象。自我形象很重要,个体能够坦然面对,不用自卑,也不用自大,这种自我形象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五.自律的最终目标是: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群体的智慧
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选择合适自己的群体。社会是无数的群体组成,有追求财富的群体,有追求权力的群体,有追求知识的群体……,俗语说“人以群分”,没有找对适合自己的群体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每一个群体都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例如不喜欢财富的人跌进财富为价值标准的群体就会很自卑、很难受。
可是在某一个群体里就必须遵守该群体的规则(就算不是自愿),这种被动遵守规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到最后个体就会抚心自问,究竟我想和什么群体一起生活?慢慢就明白自己,慢慢就拥有选择群体的智慧。
但不管你的身份、地位,所有人都有一个一样的身份、都有共同的目标,我们都是地球人。大自然所有物种的自然责任就是让物种得以延续,从自然人迈向社会人的同时,人类为了小集体的利益,往往忘记了作为人类的共同目标-延续人类这物种。于是人类无限度发展,破坏自然生态,贻害人类的延续。文明是如何衡量?我认为衡量文明就是个体选择的集体的高度,而最高的文明,我认为是选择以“地球人”作为集体身份,为地球的利益而做出个体的牺牲。
森巴说: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真的不容易,耐心、方法、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适合的环境,样样都不能少,下一节蔡博士将详细介绍儿童心理学和环境学规律对孩子的影响。
1、0~2岁宝宝语言社交技能一览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说话问题啦!
2、上幼儿园了,宝宝哭闹怎么破?
3、《育儿全攻略》全网独家连载开始啦!一手理论,一手方法,从此育儿得心应手!
- 上一篇文章: 警惕初三男生一场考试后nbsp从
- 下一篇文章: 专家解说孩子精神问题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