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HeartFailure根据CA
CA是传统的卵巢癌标记物,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与心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先的研究发现心衰患者CA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后续的队列研究则证实CA增高的心衰患者预后明显较差。更重要的是,心衰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A水平,患者经过治疗后CA的变化幅度与患者的治疗反应性相关。这些研究结论促使人们去猜测,根据CA水平来制定心衰的治疗方案是否会改善患者预后呢?近期刊登在JACCHeartFailure上的一项来自西班牙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也许会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该研究纳入了名急性心衰经治疗后出院且CA水平高于35U/ml的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心衰标准方案的治疗(SOC)组,另一组以CA为治疗目标(CA治疗组),即通过调整利尿剂剂量、增加门诊随访、加用他汀类药物等方式,尽量将CA水平控制35U/ml以下。研究设立的主要观察终点为一年内的全因死亡和因急性心衰而住院。对这些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研究者发现:与SOC组相比,CA组在ACEI、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阻断剂用法上的差异不大,但是CA组的随访频率更高、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频率、速尿的用量上明显高于SOC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A组主要观察终点(全因死亡和因急性心衰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OC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全因死亡率上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显著,但在“因心衰再次住院比例”上的差异较为显著。在安全性方面,CA治疗组eGFR小于60ml/min/1.73m2的比例较高,但是急性肾衰发生的比例病没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两组患者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发生风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总之,对于本研究的结论,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对于因急性心衰住院后出院且CA水平高于35U/ml的患者,如果以CA作为治疗目标,可以显著减少1年内因心衰而再次住院的风险,但是对全因死亡影响不大。
原文链接:
- 上一篇文章: 儿童节特刊当梦想照进现实,这些患病儿童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