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摘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4(6):-.
脑钠肽(BNP血浆):脑钠肽以心室肌细胞分泌为主,当心脏缺血、缺氧时,心室肌受到牵拉或室壁压力就会增大,这样刺激心脏合成并分泌BNP。
方法:选取年1月—年5月山西医院心血管内科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其中男例,女59例,年龄45岁~75岁(62.31岁±5.78岁)。入选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位片等均符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太原)准,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9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8例,瓣膜病20例。
结果:不同心功能级别BN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级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随着心功能分级越高,BNP值越高,BNP值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随着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逐渐增加,BNP值逐渐降低,血浆BNP值与LVEF呈负相关。
结论:1.心肌细胞的拉伸、压力后负荷及心室充盈的增加、心室容量的扩张等均可致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肌分泌BNP增加,而后者增加的程度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呈正相关,故神经激素是容量超负荷反应性激活的重要生化标志物。
2.测定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室壁张力增加,导致BNP分泌增加,同时血浆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程度越重,二者呈正相关。
3.不同级别的心功能病人在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级别增加,BNP升高,LVEF降低;心功能分级越高,BNP越高,心力衰竭越严重,且LVEF值越低,BNP的浓度也相应增加,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且治疗后BNP值下降明显的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治疗效果好。
4.心力衰竭时,血浆BNP分泌的量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越高,后者越重。在BNP的分泌和合成的快速调节中,血浆BNP随心室负荷的变化而分泌。
5.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有关系,心力衰竭程度越加重,心功能越恶化,BNP分泌和合成的快速调节需在基因水平上表达,而且只在心力衰竭时BNP才明显表达,尤其是在左心室心肌中。与此同时,病人的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心功能受损更明显,病情更加恶化,故把血浆BNP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I类,A级)的指标。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微新闻这个病如不重视,易引发中风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