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小儿

时间:2014-11-3来源:疾病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3.气阴两虚

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太子参、麦冬、白芍各12g,炙甘草、生地、阿胶各10g,桂枝、五味子各6g低热不退加龟版、地骨皮;眠差梦多加夜交藤、远志、酸枣仁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減生石膏20g,葶苈子、全瓜蒌、鱼腥草、车前子各10g,杏仁、天竺黄、麻黄各6g身热重加连翘、黄芩;咳逆胸闷加桑白皮、丹参

治法:益肺养心,补气扶正

治法:温肾补心,温阳利水

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可开始下1疗程

4.阳虚水泛

中药: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 (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加脾俞、足三里;水饮内停加三焦俞、气海等穴位每次取4~5穴,平补平泻,留针15~20

1.体针:主穴取内关、神门、间使、巨阙等痰热上扰加尺泽、丰隆、膻中;心血不足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行水

本病属重症危候,涉及脏腑甚多,虚实兼夹,证候繁杂,但总以气短心悸,动则喘促汗出,口唇紫绀,浮肿尿少为主要表现临证之时重在分清轻重缓急伴见喘息不得卧,汗出淋漓,四肢厥逆,甚则昏迷者,属急、属重,须当机立断,急以救逆,不得贻误病情

主证:自汗乏力,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咳嗽喘促,面色青灰,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无力

针灸:

方药:真武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生龙骨、生牡蛎各20g,茯苓、白芍、白术各10g,附子、桂枝、甘草各3g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汗出肢冷、喘不得卧加黑锡丹

1.活心丸:功能活血化瘀,益气强心用于本病属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2/3丸,9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1~3次

主证: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咳喘气促,不得平卧,尿少浮肿,畏寒肢冷,唇舌紫暗,苔白滑,脉沉滑或结代

分析:本证由久病体弱,气阴俱伤所致气虚则见心悸气短阴亏则见口咽干燥气阴不足,无以上荣,故见头晕目眩虚热内生,故见心烦不安,低热

5.阳气虚脱

5.止嗽扫痰丸:功能降气定喘,止咳祛痰适于本病属痰饮内蕴,心肺脉络痹阻者1~3岁每服1g,3~6岁每服2g,6~9岁每服3g,9岁以上每服4g,每日3次

分析:本证由大病久病,正气渐亏,心肺两伤所致心气不足,血脉不畅,故见心悸,面色青灰肺气虚衰,失于清肃,故见气短,喘促

3.心衰合剂:葶苈子、桑白皮、生黄芪、车前子、太子参、丹参各30g,泽泻、麦冬各15g,五味子、全当归各10g水煎服,重症每日服1~2剂,分4次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1/2~1剂

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附子各3g,干姜、生龙骨、生牡蛎各10g,五味子、山萸肉、茯神各12g昏厥谵妄加胆南星、菖蒲;烦躁不安加远志、夜交藤

辨 证:

方药:养心汤加減太子参、黄芪、生地各12g,茯神、远志、柏子仁各10g,麦冬、五味子、炙甘草各6g咳嗽喘促加桑白皮、车前子;唇舌紫暗加丹参、赤芍、益母草

1.治心衰方:人参、附子、白术、橘皮、当归各9g,黄芪12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本病心气不足者

1.痰热壅肺

主证:心悸怔忡,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气微或气短喘促,不能平卧,肢厥不温,昏厥谵妄,舌淡暗,苔薄白,脉微欲绝

2.东北双参补膏:功能益气生津适用于本病属气虚津伤者1~3岁每服5g,3~6岁每服10g,6~9岁每服15g,每日3次

专方验方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2.心肺气虚

3.桂附地黄丸:功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本病属肾阳衰微,命火不足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2/3丸,9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缘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外因缘于感受六淫,饮食劳倦痰浊阻肺,心气虚衰及心肾阳虚,气阴两亏等均可导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并与肺、肾关系密切,病情严重时则见五脏俱损之危候病性属本虚标实,在本为心肾阳虚,血脉无力,在标为痰饮、瘀血阻滞于内

4.复方丹参注射液: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本病属气滞血瘀,胸阳不宣者6岁以下每次2ml,6岁以上每次4ml,加入10%葡糖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主证:发热咳嗽,痰多色黄,胸闷喘促,心悸气短,口唇发绀,甚则喘逆不得卧,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本证由时邪外感,郁而化热,炼液为痰,瘀阻心肺所致热盛于内,故见发热肺气失宣,故见咳嗽痰多痰湿内阻,血脉不畅,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气短痰阻气道,肺失清肃,故见气促,甚至喘逆不得卧

2.耳针:取穴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肺、肾等每次取2~3穴,毫针浅刺,每日或

2.抗心衰方:赤芍、川芎、丹参、鸡血藤、泽兰各15g,党参、益母草、麦冬各25g,附皮各10~15g水煎服,每日1/2~1剂适用于右心衰竭

分析:本证由心肾不足,水气上逆,凌心射肺所致肾阳亏虚,水湿不化,故见尿少浮肿水气上凌心肺,故见心悸怔忡,喘咳气促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故见畏寒肢冷

主证:胸闷气短,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口咽干燥,眠差盗汗,或有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推攒竹,揉百会,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推揉膻中,揉五指节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病机探微

推拿、按摩:

4.心宝:由洋金花、人参、附子、肉桂、麝香、鹿茸、田三七、蟾蜍等组成随证加减,调整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一定强心作用

成药

治法:回阳固脱,益气复脉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jbzd/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