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措施之儿茶酚胺类药物
用药后心脏指数增加,周围血管阻抗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增加而有利尿作用
1.儿茶酚胺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作用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常用于紧急情况,尤其心力衰竭伴有低血压时,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时常用的有:
二联吡啶酮(milrinone):作用较氨联吡啶酮强10~40倍,副作用少,口服效果好成人每次口服7.5~10mg,6小时1次,长期服用未发现上述氨联吡啶酮的副作用用药后心脏指数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运动耐力增加也可静脉用药小儿静脉注射首剂0.01~0.5μg/kg,以后0.1~1.0μg/(kg·min)维持目前儿科尚缺乏经验
近联吡啶酮(amrinone):可能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ⅱ和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作用于外周血管,引起血管扩张,减轻前、后负荷多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扩张型心肌病口服吸收良好,1小时显效,持续5小时以上成人口服量,初始每日100mg,分3次,渐增至每日300~600mg静脉注射首剂0.25~0.75mg/kg,2~3分钟内注入,2分钟显效,10分钟达峰值,持续1~1.5小时以后用5~10μg/(kg·min)维持用药后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充盈压及外周阻力下降长期服药40%发生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血小板减少、发热、肝炎、胃肠功能障碍及肾性尿崩症小儿静脉注射首剂0.5mg/kg,以后以5~10μg/(kg·min)维持儿科应用尚缺乏经验
2.其他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一类非洋地黄或β受体兴奋的正性肌力药已用于临床的有:
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nerol):有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但有使心率加愉及血压降低之弊用量为0.05~0.5μg/(kg·min),静滴
多巴胺(dopamine):直接作用于心肌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扩张多巴胺的作用与剂量相关,小剂量2~5μ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尿量增加;中等量5~10μg/(kg·min),兴奋β受体,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同时扩张肾血管,尿量增加;大剂量>μg/(kg·min),兴奋α受本,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用量开始宜小,约1~2μg/(kg·min),其后逐渐加大,可达2~10μg/(kg·min)
肾上腺素(epinephrine):可提高心脏指数及血压,用量0.05~1.0μg/(kg·min),静滴上述药物作用快,持续时间短,应持续静滴静注1~2分钟起效,10~15分达高峰,停药10~15分作用消失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为新合成的多巴胺侧链诱导体,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肌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静滴开始时为2~5μg/(kg·min),逐渐增加至10~15μg/(kg·min)有的报告认为此药较多巴胺疗效显著
异丙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易致快速心律失常,多用于心动过缓者
- 上一篇文章: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下一篇文章: 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