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国内外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经验

时间:2015-8-13来源:日常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运动时目标心率=静息心率+(40%~70%的hrr)

jama:运动可减轻慢性心衰患者抑郁症状

关键词:

心力衰竭康复治疗对疾病预后的意义

康复运动

我国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病情恢复的程度、疾病的危险性、患者体力状况、既往参加体力锻炼的经历以及心理状态等),为chf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确定主要依据运动试验的结果常用的参照指标和运动强度标准如下:(1)按最大预测心率(hrmax)计算:使运动目标心率达到hrmax[hrmax=220-年龄(岁)]的65%~75%考虑到患者的安全性以及当前普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正在制订中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建议运动开充血性心力衰竭定义始阶段将目标心率控制在hrmax的50%~60%(2)按储备心率(hrr)计算:hrr=最大运动时心率-静息时心率(3)按vo2max或vo2 at计算:一般选择50%~80%vo2max的运动强度,体力衰弱者可从50%vo2max开始,逐步递增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任疏桐,苗志林

相关阅读:

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每一位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都伴有难以治愈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因此,即便经过规范的住院强化治疗,病情暂时得以缓解,多数患者仍要面对因疾病再次加重而重新回到医院进行救治的命运反复的住院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精神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也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起即注意到心力衰竭患者出院以后的管理及心力衰竭ppt康复治疗对于疾病长远预后的影响,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截至目前,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专业团队,制定了相关的操作指南,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日趋普及我国心力衰竭康复事业刚刚起步,无论是卫生主管部门,还是心血管内科医师,甚至心力衰竭患者本身,都对心衰康复治疗缺乏认识本文结合国内外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经验,介绍心力衰竭康复治疗常用的方法、效果,以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对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建议,并对我国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运动试验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二是6min步行试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6mwt)

我国对心血管病康复工作的理论和学术探讨开展的较早早在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即宣告成立1992年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与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共同创办了国内惟一的一本心血管病康复专业期刊——《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该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入编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入编期刊等,在国内及亚太地区的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2012年12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新的换届选举,由112位专家组成了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在委员会近年的工作计划中,将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模式作为学会的核心使命计划组织专家撰写相关指南和共识;对相关人员进行系列培训;制定心脏康复培充血性心力衰竭训基地标准,推动心脏康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中国特色心脏康复的模式和机制(提倡在综合医院的心内科或康复科设置心脏康复单元;建立地区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协作网)推动心脏康复相关课题的研究等

运动康复适用于所有恢复期病情稳定的chf患者,但运动康复不能贸然进行,应在经过专业培训、有一定运动康复经验的康复医师或心血管内科医师的指导下审慎进行首先应对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和康复运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然后由专业医师制订运动处方(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方法和运动量)chf患者的康复运动始终应在专科医生的监控下进行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运动康复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强运动能力和心脏功能国内外指南均证明chf患者进行运动治疗的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要性和必要性运动康复是心衰康复治疗的核心,此外还包括教育、咨询、随访、社区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和心衰危险因素的纠正等心脏康复在中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期待这项工作在中国康复医学会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健康发展

随访时应根据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的改善情况判断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cpet或6mwt等方法定量检测患者左室重构和心肺储备功能的改善情况如患者在康复运动实施阶段出现不适症状或不良事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降低运动强度或暂时中止康复锻炼

以下6种情况列为运动训练禁忌证:(1)近3~5d静息状态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或运动耐力减退;(2)低功率运动负荷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

康复运动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对chf患者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降低病死率hf-action研究共纳入233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

阻力运动(哑铃、杠铃、弹力带等)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改善肌肉收缩力以及神经-肌肉功能,增强运动康复的效果,是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所以,应该将有氧运动与阻力运动结合进行

黄峻:从2012esc心衰指南谈慢性心衰治疗新进展

-->

cpet综合应用呼吸气体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活动平板或踏车技术,实时检测不同负荷条件下受试者机体氧耗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动态变化可采用踏车或运动平板的方式进行由于更安全方便,目前多采用踏车运动试验连续递增运动负荷的方案(ramp方案),也可以采用分级递增运动负荷的方案(bruce方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案或naughton方案)

cpet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如下:(1)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peak v02或v02 max):v02max是指机体在极量运动时最大耗氧能力,受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及运动类型的影响可根据vo2max的变化幅度对心功能进行分级(2)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运动负荷增加到一定量后,组织对氧的需求超过循环所能提供的供氧量,组织必须通过无氧代谢提供更多氧at是指机体从有氧代谢到无氧代谢的临界点,其正常值一般大于40% vo2max将at和v02峰值结合在一起判断chf患者的运动耐力,是目前最科学、最准确的测定方法(3)最大心率(hrmax)和血压:血压一般随运动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量增加而增高,若随运动量增加反而下降,往往预示严重心功能障碍(4)c02通气当量(ve/vco2):反映通气效率,对chf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5)vc02/v02:即呼吸交换率(rer)若大于1表示存在乳酸酸中毒或高通气状态,大于1.15提示已达到最大运动量开展cpet时,应制订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cpet运动终止的指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35?74岁城乡居民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患者人数约为400万例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预后不佳,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各年龄段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难治性心力衰竭

1/

慢性心力衰竭

keteyian等发现,康复运动可增加患者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升高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ⅰ型肌纤维的数量增多maiorana等研究了不同运动方式对chf患者的作用,发现阻力运动可扩大动脉血管管径,同时减小动脉管壁厚度;而有氧运动仅扩大动脉管径,对管壁厚度影响不大,显示阻力运动改善动脉血管重构的效果优于有氧运动其他研究还显示,康复运动还可以降低chf患者血浆及组织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骨骼肌力度和耐力等

与上述心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血管病康复理论及学术探索方面健康发展的情况相反,心血管病康复的临床实践活动在我国开展的较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大医院开展的较好,有一定数量的心内科和运动康复科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心血管病康复治疗的理念推广、临床实践和相关科研探索,推动着我国的心血管病康复事业艰难前行但总体来说,我国心血管病康复专业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接受正规系统运动康复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少之又少

患者评估按以下3步进行:第1步:按文献2011年欧洲心力衰竭协会和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学会共同制订的《心力衰竭运动训练共识》中确定的chf患者运动试验和运动训练禁忌证的标准选择适合进行康复运动的患者该共识舒张性心力衰竭将以下10种情况列为运动试验的禁忌证:(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2d内);(2)致命性心律失常;(3)急性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4)未控制的高血压;(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7)有症状的主动脉狭窄;(8)严重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9)急性全身性疾病;(10)心内血栓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制订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等运动种类主要采用有氧运动(连续有氧运动或间歇有氧运动),走路、踏车、游泳、骑车、爬楼梯等都是常用的小儿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氧运动项目每次运动时间以30~60min为宜,体力衰弱者应适当延长热身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每周3~5次为最佳

运动监测和效果判断运动处方的实施一般分3个阶段(1)医院监测阶段:在医院的心电图、血压等监护下进行一般需2~6周,每周3次(2)医生指导阶段:可在医院完成,也可远程监护可持续6~12周,每周3次(3)居家锻炼阶段:可长期坚持进行,每周3~5次居家锻炼期间医生应电话随访或患者定期到门诊随访

6mwt简便易行,在临床的开展也较为普遍,特别适合中、重度chf患者在无条件开展cpet的基层医院,可用6mwt代替cpet


白癜风好治疗么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注明  http://www.zzzsl.com/rcbj/56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